本报记者 李林
记者:您当时是为何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工作,作出回家乡创业决定的?
(相关资料图)
林杰:应该说是怀着“赤子之心”吧!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郑州人,多年在国外,无论走得再远、飞得再高,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家乡。在创业之前,我从国内985高校毕业后获得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后来在德国一家知名电气企业工作。
在工作中,我感受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心有不甘,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而且能够做得更好。2019年年底,在家乡的热情感召下,我辞去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到郑州,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创办了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希望能发挥我们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内的专长,为家乡建设特别是科技创新作出贡献。
记者:走进公司展示大厅,能够看到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AI智能机器人,请您介绍一下它们是如何“诞生”的?
林杰:这些智能机器人包括保洁机器人、巡防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核心算法都来自我们中原动力的科研团队。
举一个例子。2020年7月,郑州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我们一代城市管养机器人研发最关键的时期,为了提高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的准确率,我带领着机器视觉团队的十几位硕士、博士冒着酷暑,沿路捡拾瓶子、包装袋、烟头、纸屑等,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当时就是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充足的数据样本,为后续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11月,国内首台算法全部自研、核心零部件全部国产的城市管养机器人在郑州东站西广场顺利投入使用,以全国高铁的枢纽站点为舞台,展示了河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成就。看着拥有“河南芯”的智能机器人投用,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感到一切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立志用科技创新为家乡打造一只“独角兽”企业。
记者: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机器人+”时代,中原动力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
林杰:中原动力创新性地提出类脑智能+自有核心组件(架构),依托机器视觉、多模态融合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旗下智能产品自主研发。公司成立3年多来,基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视觉工作站、复合机器人、室内外工业巡检机器人等产品陆续研发成功,与多家相关行业头部企业达成了合作,在3D工业相机、室外机器人控制器等机器人硬件的研发生产和机器人智能化应用方案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及操作培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我们有多款产品在生产基地实现量产,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打通了关键环节、开辟了广阔前景。同时,我们还研发出3D视觉系统,为制造业赋能,与宇通、洛轴等多家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近期,我们的研发又有了新成果——振镜结构光相机正式面世,采用的技术比传统结构光技术测量范围更远,比线扫激光技术成像速度更快,具有极强的通用性,适用场景更多,适用范围更广。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以及丰富的应用经验,中原动力在产品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均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